当前位置:首页 > HRD动态 > 正文

新希望集团首席人才官:创新想法不如创新的机制

2018-12-10 来源: 华夏基石e洞察 刘军、施炜
   
         激活组织唯有两条路径:找领军人物和构建好机制
       施炜教授(主持人):这届论坛的主旨是在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转型的背景之下,我们的人力资源应该如何转型。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的讨论可能会更紧扣题目来展开。有请新希望集团首席人才官刘军先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刘军:首先,感谢人民大学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人物奖”颁发给我。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变革。大家都来自于人力资源领域,那么,我想从人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从商业的角度,我们也常常思考。我所看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或者变革,无非从这几个维度入手。第一,到底能不能找到好的商业模式?第二,能不能找到好的技术?第三,能不能找到好的产品?第四,能不能找到好的客户?这是所有商业行为的共性问题。
       其实,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都要围绕一个点,就是企业到底能不能够盈利。我们到底能不能给股东,给投资人讲清楚,我们的盈利点在哪里?我们盈利的逻辑是什么?而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就是由谁来发起创新的问题。
       通常,我所看到的发动创新的主体无非有两种,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是一把手或者企业家。很多时候,是企业家在倡导创新,下面的跟着执行。所以大家就要讨论,阿里巴巴到底是员工创新还是马云的创新?腾讯的创新到底是从马化腾开始的,还是自下而上的?所以,创新的另一个重要主体是员工,创新无非是从这两种人开始的。
       作为人力资源体系中的一员,我们无法告诉老板,你是否应该创新,你应该带领我们寻找哪一种商业模式,这也许不是我们目前能够达到的层次。但是作为一名HR,我们应该确保所在的组织能够具有不断创新的活力,尽管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那么,如果我们想通过某种方式来激活组织的创新,唯有通过两个路径,第一是找到真正的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一定是具有创新思维的;第二,要构建一个好的机制,激活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行动的人。
       也许我们还不清楚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人,但是我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不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所不能理解的是,很多百强企业热衷于寻找“大咖”级人物,他们特别看重人才的知名度,但是我不知道,这些知名的人物,这些业界的“大咖”们,他们有没有创新能力?新希望集团在选择领军人物的时候,更看重几个特质:
       1、首先是创新能力。我们认为,一把手除了必要的交付能力之外,必须要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能力。而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通过他的战略思维、通过他的日常工作来观察。因为这种人才的稀缺性,并且考察的过程也非常漫长,所以我们历时六个月,最终找到了这样的人。目前,新希望集团的整个金融团队非常年轻,高管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六、七岁,是全中国银行领域中最年轻的管理团队;
       2、如何激活团队。新希望有一个原则,一定要在新的领域使用新的团队、新的组织、新的机制,做新的事情。对创新不能抱有幻想。也许在一个传统组织当中,会有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但是他未必适合于新的业务与新的组织土壤。那么,与其如此,不如在新的领域打造一个或者多个新的团队,共同进行创新。这个时候,人力资源要发挥很大的价值,就要顶住很大的压力来面对薪酬倒挂、级别差异、人才吸引、环境问题、集团管控等等问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要站在企业家的层面去思考,如何能够打造一个创新的组织,如何能够完成创新的要求;
       3、机制的建设。我特别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在创新环境下,在组织变革的环境当中,我们需要特别注重机制的建设。仅有人才还远远不够,组织机制如果不进行大胆改良,创新就会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今年的1月份,新希望有幸请到了海底捞的张勇先生来公司演讲,他讲了很多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我如醍醐灌顶。他说,当海底捞要开一个新的门店之前,必须要先找到一个有能力的店长。没有这个人选,不会去开新的门店。那么,随着海底捞扩张的脚步,如何确保始终能够有新的,合格的店长出现呢?对此,海底捞专门设置了后备人才保障机制,即老店长必须有责任带新店长,并由新店长去负责新的门店,而新的店长所获得的收益,要有一部分与老店长分享。同时,新店长如果做得不够好,老店长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个方案是如此简单,却是我们这些资深HR想不到,或者说不敢想的idea。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是,面对新的互联网时代,面对商业的创新、模式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如果HR不能够打开思路,仅仅是围绕业务去谈业务,围绕着盈利、围绕着经营去展开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那么他就并没有真正帮助到企业的经营。
       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对我的团队的要求是,扔掉既往的经验和习惯,打开你的思想,认真思考,HR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真正地尊重人性、激发人性、激活个体,并支撑创新。所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组织的创新,首先是HR的创新。创新的前提就是“欲练神功,先废武功”,这是极其关键的一点。
       当前是一个思想开放,甚至野蛮的年代,只有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够保证组织的创新成功。而要实现组织的创新,也需要尊重人的生理性规律。所以,在新希望的“四化”当中,在国际化、产业金融化、互联网化的创新之外,我们还着重强调年轻化。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大胆采用了高层年轻化的策略,到目前为止,除了董事长之外,新希望集团最高领导层的平均年龄只有41.3岁。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要么你年轻,要么让你的下属年轻。当然,这仅仅是新希望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的企业。但是我想说的是,人力资源从业者,要真正找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说,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要求我们的HR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思考自己的做事方式,思考自己做人力资源的出发点,然后再去做创新。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谢谢!
       创新想法不如创新的机制
       施炜教授(主持人):近年来,新希望通过内部创新,实现了很好的业绩。在一些板块上更是异军突起,比如牛奶。新希望通过寻找、发现创新人才,组建一支年轻的团队,从而使一个新的业务,一个新的板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那么我想,能不能请刘军为我们介绍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内容。
       刘军:新希望的故事有很多。就乳业这个团队,最初我们给了他们三年的成长期。就是说,在业务发展的前三年,集团不会干预其经营,但是会在团队承诺达到一定的销售与利润目标之后,给出多方面的支持。这一举措显然是有效的,三年过去了,这家公司从亏损的状态,发展成为国内第四大乳业企业。
       在三年前,我们房地产业务的销售收入是25亿,但是,三年之后,地产业务做到了130多亿。要知道,我们房地产总裁才35岁,他刚上任的时候,不过32岁而已。
这些板块实现了如此飞跃的发展,它的“秘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创新的成果。而我个人认为,更多在于机制创新对个体的激活。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乳制品要进军上海市场的难度极高,它有着很高的壁垒。当初,我们的乳制品团队想杀入上海市场,公司给出的激励条件是,团队尽管放手去做,失败由公司承担,而成功的成果归于团队。当时,这个团队有六个人,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八岁。在这样的激励政策下,这六个年轻人不仅成功打入了上海滩,并且达到了一定的业绩规模,创造了非凡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由哪一个天才提出了独特的创意,大家都能看到问题、找到痛点,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愿意去解决它。
我本人来自于外企,对外企今天的现状感到特别痛心。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外资企业都会不乏创新,尤其是在其核心技术上的底层创新。但是今天,还有多少外企在进行应用层面和商务层面上进行创新呢?凤毛麟角。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因为企业未能提供一个可信任的价值分配的机制,所以自然没有人愿意做。
       事实上,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够经过周密的事前规划的,关键是要给予信心。我们给予团队成员的信心就是,你只要做好,成果一定属于你。就像毛泽东在打江山的时候,他给出的承诺就是胜利之后的“分田地”。一个企业在真正面对机制创新时的选择,可以看出企业家的胸怀,他的格局,以及对人性的把握。
       如今,大家都在谈合伙人,但是,并非所有合伙人都真正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新希望的创新之路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从最初为核心人才发放10%的股权,到后来逐步增长到20%,是一步一步蹚出来的结果。
       我们有一个养鸡的业务。施老师对温氏有所了解,大家也都知道温氏的养猪、养鸡模式。它采用了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首先是企业为农户提供猪苗、鸡苗,在养殖过程中,为农户提供免费的畜禽医疗健康服务,并在畜禽养成之后,由企业负责包销。在业务不好的年份,温氏保证农户一定的收购价格,降低农户的亏损。相应的,在肉价上扬的时候,也仍然按照约定的价格结算。
       尽管这个模式非常简单,但它却是温氏的创新。在新希望,按照做生意的思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己养,自己建立渠道,自己销售的方式。后来,学习了温氏的模式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升级,我们养鸡、养鸭不但也采用了公司+农户的方式,并且把40%的股权分配给了执行这一方案的团队。因此,在过去的十个月,这一块的业务翻了近一百倍,并且还在持续翻番。
       那么,尽管对于新希望来说,这个模式是一个创新,但是其实走得是行业标杆企业所走过的老路。所以说,真正激发我们做出调整的,并不一定是很多创新的想法,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创新的机制,让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让团队成为主人翁团队,让各种管理人员有主人翁精神。
       此外,我们乳制品推出了城市记忆系列,比如成都记忆、北京记忆等等,在北大招聘,又推出了北大记忆。我们的产品味道好不好,不是由研发来决定的,而是动态的消费者尝试的结果。我们的产品包装采用什么设计,瓶子上用什么图案,都是来自于大家的创意。我们选择谁来做形象代言人,也不是市场部的决定,而是通过与粉丝互动,由他们推举出来的。这一套机制的创新,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五岁的团队,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知道,这种创新是有助于推动业务变革的方式。
       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还要跳出企业家视角去进行博弈,就是说,如何站在组织的立场去和员工博弈,如何站在员工立场与企业进行博弈,最终实现劳资双方的均衡、稳定的发展,我觉得这才是最大的创新。
       施炜点评
       刘总强调机制的作用,我略作补充。近几年来,据我观察,中国经济转型表现最好的区域,还是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原来有很多制造企业,在国内既无品牌,也无渠道。
       针对刘总讲到的乳制品进入上海的案例,我补充一点。为什么乳制品进入上海很困难?第一,上海的消费者是最为成熟的消费群体,他们有机会接触很多国外的产品,对于一个新的产品品牌的接受度,他们存在认知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品牌的运作,使上海的消费者接受你,这是一个困难;第二,通路、渠道的困难。上海的超市、便利店是高度的寡头化竞争,并且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一般的超市根本无法参与竞争。新希望团队通过好的产品和营销方式,在上海打了一场漂亮的渗透战,成功将产品打入了超市。朋友们可以到网上寻找,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而在珠三角地区,有一些传统的企业,据我观察,他们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引进营销团队。他们会寻找到一个领军人物,由他来负责整个营销团队,负责品牌、渠道等等的运作。运用这种方式,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也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比如我们常用的纸巾,比如最近成长得比较快的好莱克橱柜等等。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首先要考验老板的胸怀,包括敢不敢分钱,敢不敢给予员工充分的激励;第二包括这个企业有没有一个好的机制,会不会分钱。正如刘总所讲,在博弈中达成均衡,不要陷入“双输”的局面,不要陷入囚徒困境,而是要实现非零和的多赢博弈。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其实已经走在了前列,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演讲:刘军,新希望集团首席人才官;点评:施炜,华夏基石e洞察智库撰稿人,华夏基石领衔专家,著名管理学家
       根据201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转型》主题论坛郭露分享整理 (本文于2016年发布)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人力资源总监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企业大学

more

培训管理者

Copyright © 2021 人力资源总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8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人力资源总监网——我国人力资源总监(HRD)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培训管理者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